女性排卵期通常发生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具体时间受月经周期、激素水平、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
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排卵日多为下次月经首日倒推14天。例如28天周期者,排卵日在第14天;35天周期者则在第21天。建议结合基础体温监测或排卵试纸辅助判断,误差约±2天。
排卵前黄体生成素LH会激增,刺激卵泡破裂释放卵子。此时宫颈黏液变透明拉丝状,部分女性会出现轻微下腹坠胀感,称为排卵痛,持续数小时至2天。
排卵期女性基础体温会升高0.3-0.5℃,乳房胀痛感增强,性欲可能提升。观察宫颈黏液变化是最直观方法,排卵期黏液呈蛋清状,可拉伸至10cm不断。
压力过大、过度减肥、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会导致排卵延迟或缺失。40岁以上女性因卵巢功能下降,排卵可能提前至月经第10-12天,需结合超声监测确认。
月经周期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持续半年无排卵需就医。可能涉及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等疾病,需进行性激素六项和阴道B超检查。
备孕女性可多吃富含锌的生蚝、维生素E的坚果,避免剧烈运动引发黄体破裂。非备孕者需注意排卵期避孕,因精子在女性体内可存活3天,此期同房怀孕概率达30%。35岁以上女性若半年未孕,建议进行卵泡监测评估生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