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避孕药的选择需根据个体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及避孕需求决定,常见类型包括短效避孕药、长效避孕药、紧急避孕药、避孕贴片和避孕针。
短效避孕药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制排卵,避孕效果达99%。适合需要长期避孕且无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女性。常见品牌如优思明、妈富隆,需每日固定时间服用。可能出现乳房胀痛、恶心等副作用,通常2-3个月适应后缓解。服药期间避免吸烟,定期监测血压和肝功能。
长效避孕药含高剂量孕激素,一次用药可维持1-3个月避孕效果。适用于记性差或无法坚持每日服药的女性。代表药物如狄波-普维拉,需肌肉注射。可能引起月经紊乱或体重增加,停药后恢复周期较慢。使用前需排除乳腺癌、血栓病史。
紧急避孕药用于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补救,通过延迟排卵发挥作用。常见左炔诺孕酮类如毓婷,单次服用即可。避孕成功率约85%,频繁使用会导致月经失调。不作为常规避孕手段,一年内使用不超过3次。服药后出现呕吐需补服。
避孕贴片通过皮肤持续释放激素,每周更换一次,连用3周后停用1周。适合胃肠道敏感或常漏服药物的女性。品牌如Evra贴片,避孕效果91%-99%。可能出现皮肤过敏、头痛,使用时避免贴于乳房部位。游泳或剧烈运动后需检查贴片是否脱落。
避孕针每8-12周注射一次,适合哺乳期妇女含单纯孕激素型或需长期避孕者。醋酸甲羟孕酮针剂常见,可能引起骨质密度下降,建议连续使用不超过2年。用药期间需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选择避孕药时需结合年龄、生育计划和健康状况,如35岁以上吸烟女性禁用雌激素类避孕药。日常可搭配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香蕉、菠菜缓解药物引起的情绪波动,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帮助维持代谢平衡。用药期间出现严重头痛、视力模糊或胸痛需立即就医,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和宫颈癌筛查。不同避孕方式可咨询医生后灵活转换,如计划怀孕前3-6个月改用屏障避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