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可能与激素紊乱、乳腺导管扩张、药物副作用、乳腺炎症或肿瘤有关,需排查生理性溢液、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高泌乳素血症、乳腺癌五种常见情况。
妊娠期、哺乳期或断奶后1年内出现的透明或乳白色溢液属于正常现象,与催乳素水平波动相关。非哺乳期女性在月经前也可能出现少量溢液。无需特殊治疗,建议穿戴透气棉质内衣,避免过度刺激乳头。
乳腺导管上皮细胞良性增生常导致单侧乳头血性或浆液性溢液,约10%可能恶变。确诊需通过乳管镜或超声检查,治疗采用局部麻醉下病变导管切除术,术后需定期复查乳腺钼靶。
内分泌失调引发的乳腺结构不良可伴随黄色粘稠溢液,常见于30-50岁女性。口服他莫昔芬等抗雌激素药物可缓解症状,中医采用乳癖消颗粒调理,建议每月月经后7天进行乳腺自检。
垂体瘤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泌乳素异常升高,表现为双侧乳头非哺乳期乳汁样溢液。核磁共振检查垂体后,可使用溴隐亭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补充优甲乐。
单孔持续性血性溢液伴乳房橘皮样改变需警惕乳腺癌,特别是绝经后女性。病理活检确诊后,根据分期选择保乳手术、全乳切除术或靶向治疗,早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日常避免高脂肪饮食,限制酒精摄入,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乳房护理建议选择无钢圈文胸,洗澡时用指腹环形按摩乳房。40岁以上女性每年应进行乳腺超声和钼靶联合检查,突发溢液颜色改变或伴随肿块需立即就诊。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水平,大豆制品中的植物雌激素对乳腺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