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可能由激素波动、乳腺导管扩张、药物副作用、乳腺炎症或肿瘤等因素引起,需结合颜色、性状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
泌乳素水平异常升高是乳头溢液常见原因,哺乳期结束后持续泌乳或非孕期分泌乳汁样液体提示高泌乳素血症。垂体瘤、甲状腺功能减退或避孕药使用均可能导致该现象。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溴隐亭调节泌乳素,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必要时手术切除垂体瘤。
乳腺导管扩张症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导管内上皮细胞脱落堆积导致分泌物滞留,常挤出黄色粘稠液体。乳管镜检查可确诊,轻度者热敷缓解,严重时需乳管冲洗或病变导管切除。导管内乳头状瘤表现为单孔血性溢液,需手术切除并病理检查。
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或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可能干扰多巴胺抑制泌乳素的功能。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联用维生素B6降低泌乳素,避免突然停药引发戒断反应。
乳腺炎或乳管周围炎症会刺激分泌物产生,常见于哺乳期细菌感染或非哺乳期浆细胞性乳腺炎。脓性溢液需抗生素治疗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形成脓肿则需穿刺引流。日常保持乳头清洁,避免挤压刺激。
单侧单孔血性溢液需警惕导管内癌,特别是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相关溢液多呈暗红色,可能伴随乳头凹陷或肿块。确诊需乳腺超声、钼靶及病理活检,治疗方案包括保乳手术、全乳切除配合放化疗。良性肿瘤如纤维腺瘤也可能导致清亮溢液。
出现溢液应记录液体颜色透明、乳白、黄绿、血性、触发方式自发或挤压及月经周期关联。避免高脂肪饮食减少雌激素刺激,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穿戴无钢圈内衣减少导管压迫,哺乳期女性正确含接避免乳头皲裂。运动选择低冲击内衣保护乳房,瑜伽等舒缓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持续两周以上的异常溢液,尤其血性分泌物需立即乳腺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