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同房可能引发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问题,主要与免疫力下降、宫颈口开放、经血逆流有关,需避免性行为并加强护理。
月经期宫颈口扩张,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创面,性行为易将细菌带入宫腔。致病菌可能引发盆腔炎、阴道炎等感染,治疗需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甲硝唑,配合阴道栓剂克霉唑。同房后出现发热、异常分泌物需及时就医。
性刺激可能促使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至盆腔,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临床表现为痛经加重、不孕,确诊后需药物抑制雌激素如孕三烯酮,严重者行腹腔镜手术清除异位病灶。
经期前列腺素分泌导致子宫收缩,性高潮可能加剧痉挛性疼痛。建议热敷下腹部缓解疼痛,必要时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避免剧烈运动刺激子宫。
月经期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阴道酸性环境被经血中和,防御能力减弱。可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每日饮用蔓越莓汁预防尿路感染。
激素波动易引发焦虑烦躁,性行为可能加重情绪负担。可通过冥想、瑜伽调节情绪,与伴侣沟通选择非性接触的亲密方式。
月经期需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更换棉质内裤并使用弱酸性护理液清洗。饮食多摄入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避免生冷辛辣刺激。经期结束后3天再恢复同房,长期痛经或异常出血需排查妇科疾病,规律运动如凯格尔训练可增强盆底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