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避孕药后出现不规则出血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药物适应期或个体差异有关,调整用药方案或观察2-3周期可缓解。
短效避孕药含雌激素和孕激素,初期服用可能因外源性激素干扰内膜稳定性导致突破性出血。建议固定服药时间,避免漏服,出血量少可继续观察1-2周期,通常身体适应后症状消失。
孕激素单方制剂如炔诺酮片更易引发点滴出血,复合制剂出血概率较低。若持续出血超过7天,可咨询医生更换含雌激素剂量更高的配方,或联用戊酸雌二醇片调节内膜。
漏服或延迟服药超过12小时可能诱发撤退性出血。发现漏服应立即补服并采取避孕措施,连续漏服2片需启用备用避孕方式,出血期间可加服维生素E缓解内膜损伤。
体重指数超过30或吸烟者代谢激素速度较快,易出现不规则出血。建议超重者选择含去氧孕烯的制剂,吸烟者需在医生监督下调整剂量,必要时配合氨甲环酸止血。
持续出血超过3个月需排查宫颈息肉、子宫肌瘤或感染。妇科检查包括阴道超声和HPV检测,确诊后需先治疗原发病,再考虑更换避孕方式如铜环或避孕贴。
出血期间建议增加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铁元素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日常记录出血时间和量,3周期未改善需复诊。长期服用者每年需检查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同时补充维生素B族维持代谢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