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阳性通常由性接触传播、免疫力下降、母婴垂直感染、医源性操作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导致,需针对性用药和预防。
无保护性行为是支原体感染的主要途径,生殖道黏膜接触病原体后易引发尿道炎、宫颈炎。治疗首选多西环素、阿奇霉素或左氧氟沙星口服,疗程7-14天,性伴侣需同步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长期熬夜、慢性疾病或HIV感染导致免疫力降低时,支原体更易定植。除抗生素治疗外,建议补充维生素C、锌元素增强免疫,保持每天7小时睡眠。
孕妇感染支原体可能通过产道传染新生儿,引发结膜炎或肺炎。妊娠期可用红霉素替代治疗,新生儿需进行眼部分泌物检测,必要时使用红霉素眼膏预防。
导尿、宫腔镜等侵入性操作可能破坏黏膜屏障,需严格消毒器械。术后出现尿频、分泌物异常时,应及时进行支原体DNA检测,莫西沙星对耐药菌株效果较好。
共用浴巾、坐便器等可能接触带菌分泌物,但概率较低。日常需高温消毒贴身衣物,公共场所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潮湿物品,感染者内衣应单独清洗。
支原体阳性期间应减少辛辣刺激食物,增加酸奶等益生菌摄入维持菌群平衡;适度快走、瑜伽等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复查转阴前使用避孕套。定期妇科/男科检查可发现无症状感染,游泳池等场所注意个人防护,免疫力低下者建议每年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