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淋沥可能由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膀胱功能障碍、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或药物副作用引起,治疗需针对病因采取药物、手术或行为调整。
中老年男性常见病因,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导致排尿不畅。药物治疗可选择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或植物制剂锯棕榈提取物。严重者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激光汽化术或开放切除术。日常避免久坐憋尿,减少酒精摄入。
细菌侵入尿道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尿频尿急伴灼痛。确诊需尿常规和细菌培养,常用抗生素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或磷霉素。治疗期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可饮用蔓越莓汁辅助抑菌。反复发作者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逼尿肌异常收缩导致尿意频繁,行为训练如定时排尿、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可改善症状。药物选择M受体阻滞剂托特罗定或β3受体激动剂米拉贝隆。生物反馈治疗和膀胱灌注疗法适用于顽固性病例。
糖尿病神经病变、脊髓损伤等导致膀胱感觉传导障碍。需通过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间歇导尿配合胆碱能药物氨甲酰甲胆碱改善排尿。骶神经调节术和肉毒杆菌注射对部分患者有效,康复训练重点在于建立排尿日记。
利尿剂、抗抑郁药或抗组胺药可能干扰排尿功能。与医生协商调整用药方案,如将呋塞米改为晨间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换用SSRI类药物。补充锌元素和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黏膜修复。
饮食建议增加南瓜子、西红柿等含锌食物,适度进行快走或游泳增强盆底肌力量。夜间限制饮水量,睡前排空膀胱。长期症状未缓解需排查膀胱结石、肿瘤等器质性疾病,尿流率检查和泌尿系超声可明确诊断。中老年患者每年应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