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老人摘除膀胱可能带来尿路感染、肾功能受损和生活质量下降等危害。摘除膀胱后,患者需要通过尿路改道或人工膀胱等方式排尿,这些方法可能引发并发症,影响健康和生活。针对这些危害,患者需采取术后护理、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措施,以降低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1、尿路感染。摘除膀胱后,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尿路改道手术,如回肠膀胱术或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这些手术可能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出,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尿路感染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和发热等。为预防感染,患者需保持造口清洁,定期更换造口袋,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多喝水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细菌滋生。
2、肾功能受损。摘除膀胱后,尿液的储存和排出功能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尿液反流或滞留,进而对肾脏造成压力。长期肾功能受损可能引发慢性肾病,甚至肾衰竭。为保护肾脏,患者需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监测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同时,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减少肾脏负担。必要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利尿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以改善肾功能。
3、生活质量下降。摘除膀胱后,患者可能面临排尿方式改变、身体形象受损和心理压力等问题。尿路改道或人工膀胱的使用需要患者适应新的排尿习惯,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和社交生活。为改善生活质量,患者可通过心理辅导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加入患者支持小组,分享经验和建议。选择适合的造口护理产品和服装,有助于提升自信和舒适度。
72岁老人摘除膀胱后,需密切关注尿路感染、肾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通过科学的术后护理、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逐步恢复健康和生活质量。定期复诊和与医生保持沟通,是确保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