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频道 > 男女心理 > 心理分析

爱情需要理性还是感性 恋爱不需要强求这些事

发布时间:2021-10-22 15:59:37

爱情的理性和感性是不需要去分得太清的,刚开始的爱情通常是从感性开始的,你需要清楚爱情的理性和感性在不同阶段哪个更重要才会拥有幸福。

爱情

我爱你,与你何干?——蔡康永

引言:最近笔者在网上看了个严肃的辩论节目。虽然有时节目也不时会出现诡辩、神逻辑、暴论的情况,但还是有趣的一个节目。作为一个曾经的辩手,也想试试写篇有心理学特色的辩论稿。今天的选题是:结婚,该选择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

主席、评判、在坐各位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结婚,该选择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而我方是支持结婚应该选择爱你的人的。首先让我们定义一下辩题,今次辩题中的情境是你爱的人不一定爱你;同时爱你的人你不一定爱他。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以上这两种选择中选出一个对自己生活更优的选项,而不存在你爱的人就是爱你的人这种完美的情况。我方觉得「选择爱你的人」是更优的选项原因有三:

我方第一个论点是:择爱你的人更可能令你拥有美满的婚姻。

根据美籍德国精神分析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每个人在成年早期都需要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避免孤独感。而如果要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更重要的应该是给予而不是接受、主动去爱的能力而不是被动等待爱、自我牺牲而不是注重自我。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如果要主动去爱,不是应该选择你爱的人吗?注意,我方说的是主动去爱的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辩题中出现的三个人物:「你爱的人」、「你」和「爱你的人」。当中,「你」和「爱你的人」都是已知拥有主动去爱的能力,同时也拥有自我牺牲和给予的觉悟。然而,那个「你爱的人」就不一定拥有自我牺牲和给予的觉悟了。而如果与一个过份重视自我、没有足够能力去爱的人结婚,通常都是没有一个太好的结局的。

所以,我方觉得只要「你」使用主动去爱的能力,去爱那个「爱你的人」,那么你将会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与婚姻。反观如果去选择一个不知道有没有主动去爱的能力的人,就很有风险,最后余下的可能就只是无尽的孤独感。

我方第二个论点是:选择「你爱的人」不比选择「爱你的人」崇高。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只有选择追求你爱的人才是真正的爱情、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但这种想法其实只是一种自我欺骗。德国哲学家怀亨格在1911年出版了《虚假心理学》。他提出:人类都是凭借一些在现实上不存在的虚假目标而生活着的。而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就主张:人类生活的确需要这些幻想出来的目标,因为这些目标虽然虚假但能够使人类会活下去的勇气。不过,如果太过沉醉于这些虚假的目标,就很可能会形成心理障碍。

举个易理解的例子,如果「爱你的人」是个有钱但品格差的花花公子而「你爱的人」是个有才华、人品好的青年,那么好像在一般人认知中,选「你爱的人」会比较崇高。但是,如果情况逆转,「爱你的人」是个有才华、人品好的青年;「你爱的人」是个有钱但品格差的花花公子,那么选「你爱的人」好像就不太崇高了。这就说明,在选择「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之间,不存在那个选项更崇高或更低等的问题。

所以我方觉得如果为了「真正的爱情」而不顾一切的去追求你爱的人,这只是种心理障碍,其中不存在甚么崇高的爱情,因为这也只是人类幻想出来的虚假目标。

我方第三个论点是:选择你爱的人,之后如果不幸离婚会令你受到更大的伤害。

世事无常,有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我们不妨假设今天你结婚了,可是在24小时之后对方突然后悔,要与你离婚。这时,那种情况你会更受伤、更忧郁、更绝望?是「爱你的人」要与你离婚还是「你爱的人」要与你离婚?

如果考虑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一定是「你爱的人」。客体关系是指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会把「爱」由自己身上转移向外投射到其它客体上,例如父母、朋友、对象等等。而明显地,如果投射到一个客体的爱越多,当失去这个客体时就会越伤心。因为这其实就像撕裂了一部份自己的灵魂似的。

所以如果把全有的爱都投射到「你爱的人」身上,当对方不要你时,那种死寂的痛真的会令人歇斯底里。更不要说「你爱的人」比「爱你的人」更容易、更有机会离开你了。

以上三点就是我方觉得「选择爱你的人」是更优的选项原因。当然,我也知道以上三点都是纯理性,可能有点点无情的分析。所以在总结时,我想说些自己的内心话。其实我觉得如果真的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对方,根本不会还有理性去考虑甚么「应该选择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而当你还有理性去考虑这个问题的话,很可能就表示着,其实你也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的爱他。所以,我觉得如果你考虑「结婚,该选择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的一刻,就表示你还有不少的理性。那么,理性的选择爱你的人才是不二之选。

爱情的理性和感性

爱情是甜蜜的,却又是忧伤的。每一个投入到恋爱中的男男女女,都感受到了恋爱所带来的幸福快感,但同时也体会到了它带来的种种烦恼。当你的生活中突然出现了某一人,从此你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从此你的心里又多了一个人,从此你不再能保持你理性的思维。也许这就是爱情吧,因为有了它,我们的生活有了那么多欢乐与痛苦,那么多欣喜与忧愁,那么多理性与感性的纠结。

面对爱情,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进行着理性和感性的交锋,然而这种持续交锋却并没有给予我们想要的结果,给予我们的仅仅是无助的烦恼。面对这种没有任何立竿见影效益的思考,我们渐渐地会感到疲惫,感到无助,感到困惑......原来爱情不能按照常规模式去思维,不能用理性的方式去经营。因为它不仅有着理性的一面,还有着感性的一面,尤其是初入爱河的人,更是难以进行理性地把握,以至于感性的力量控制了他/她的情绪,他/她的思维方式,他/她的全部生活。

恋爱初期的人由于这种感性的情绪和内心的兴奋而渐渐地迷失了自我,以至于很多时候都摸不着北,不知道为何自己原本平静、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生活竟然是如此的混乱,如此的没有安全感,没有一点点规律可循。我们一边感受着爱情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一边因为自己混乱的生活而陷入烦恼。就这样,我们慢慢的忍受这种内心的困扰与不平衡,甚至有时候把这一切归咎于爱情,以至于有时候想要逃离这份感情,抑或是利用自己理性的思维去修理这份爱情。

当然,我们无法割舍掉这份自己如此在乎的感情,所以逃离也仅仅是一种想法,一种永远也不愿意去尝试的选择。纵使我们偶尔短时间地疏远这份感情,但是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爱情之中,因为我们无法离开爱情给予我们的那份快乐与安稳。对于理性地去修理爱情,这更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因为你发现你的一切理性的修理都会给你的爱情带来矛盾,带来痛苦,带来无尽的烦恼。我们越是想通过理性的思维去修理这份爱情,给自己的爱情理出一个头绪,最好有一条明确的道路,可以让自己的爱情按照已知的路线走到最后。但是这样的想法却又总是被无情的现实所打败,被自己冲动而感性的情绪取代,未知的事物总是可怕的,无法掌控未来的感觉是多么的痛苦啊!

尽管在爱情的初期,面对各种烦恼,我们无法逃离这份爱情,也无法去用理性的思维去修理这份爱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爱情所给予我们的那份冲动渐渐消退,渐渐淡去,我们开始回归自我,开始回归理性。就这样,我们开始了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爱情,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感情。因为爱情终归要走向成熟,走入婚姻,我们不可能谈一辈子的恋爱,所以当时间成熟了,我们不得不撇去感性的思维模式,开始用理性的方式去面对我们的爱情,以便这份爱情可以结果,恋爱的双方可以最终走入婚姻的殿堂。婚姻便意味着要面对日后的柴米油盐,便意味着从此两个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适应对方的一切习惯,接受对方的性格,而且面对事情时需要一起做出决定。

所以,两个人的性格是否相合,两个人的价值观和为人做事的准则是否一致,两个人的人生追求是否可以相融合......这一切问题变成了日后婚姻幸福的关键的所在。有些人适合谈恋爱,却不一定适合结婚。婚姻不是有爱就可以的,它需要用智慧去经营,所以面对婚姻不能像恋爱那么感性,那么肆无忌惮。所以当爱情走到一定程度,我们必须尝试着用理性的方式去观察彼此性格,用理性的思维去探讨价值观和为人做事的准则,并且开始尝试着讨论未来的生活。只有如此,爱情才会在理性的思维下走向终点站,走下下一段旅程。

恋爱的初始,不要用太多的理性去思考爱情,因为我们还没有决定真的一辈子在一起,所以我们要放开自我,享受爱情的甜蜜。但是当爱情开始成熟时,我们就得渐渐地多一点理性思维,去正确的规划自己的爱情。如果恋爱的双方彼此真的合适,那么就走入婚姻;如果两个人的分歧很大,那么即使说再见,也无憾无悔,只要彼此过的幸福,又何必太过执着呢!但愿每个人的爱情都甜蜜而美好,都能够结出硕果!

健康问答

  • 最新推荐
  • 精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