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科学表明,爱情动力的自然本质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恰恰就是男子和女子的性欲,是延续种属的天生本能。在这样的意义上完全可以说,没有性欲就没有男女两性之间的爱情。爱情和性欲既然是如此的密切,无怪乎几千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陷入困惑的迷雾之中,常常把爱与性混为一谈。从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到现代法国最杰出的思想家萨特,从西方的基督教圣者奥古斯丁到东方的儒家集大成者朱熹,都在不同程度上将爱与性混为一体,对它进行谴责、攻击甚至诅咒。
爱与性是那么的密切,又是那么的不同。远在古希腊的神话传说中,人们就曾把爱神分为两种:一种是天上的“高尚女爱神”,她眷恋的只是心灵;一种是地上的“凡俗女爱神”,她眷恋的只是肉体。如果说这是一种天才的猜测,那么文艺复兴时代的莎士比亚大师的认识则是一种自觉的探索。这位16世纪的文学家以其洞察人生的独特眼光看到:虽然有些人硬把“淫”当“爱”,“淫”就假借“爱”的淳朴形态,使“青春之美”的纯洁贞正,蒙上恶名遭到指摘。但是,“淫”毕竟是“淫”,“爱”毕竟是“爱”,因为: “‘爱’使人安乐舒畅,就好像雨后的太阳; ‘淫’的后果,却像艳阳天变得雨骤风狂。
她是性与情的结合,是灵与肉的交融,是真善美的同盟。人类的性欲如果没有真的情感,那决不是爱情,而只能是一种兽欲;如果没有善的内涵,那也不是爱情,而只是一种淫欲;如果没有美的形式,那当然也不是爱情,最多不过是一种性的本能冲动。 因而,从性欲本能升华为爱情,需要文明为路径。文明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产物,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晶。我们要使自己拥有美好的爱情,就首先要使自己拥有人类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