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可能伴随腰酸、乏力、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痛经感觉因人而异,主要有胀痛、绞痛、持续性隐痛等类型,通常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收缩异常、盆腔充血等因素有关。
常见于经期前1-2天,下腹部出现闷胀感,类似重物压迫。这种疼痛多与盆腔充血有关,子宫为排出经血会增大血流供应,导致局部组织水肿。部分女性会同时感到乳房胀痛,与激素水平波动相关。热敷或轻度运动可缓解症状。
表现为突发性剧烈收缩痛,像被用力拧绞,持续数秒至数分钟。这是子宫平滑肌强烈痉挛所致,与前列腺素分泌过量直接相关。可能伴随冷汗、面色苍白等反应,严重时需蜷缩身体缓解。布洛芬等抗前列腺素药物对此类疼痛效果显著。
约35%女性会出现腰部或大腿内侧牵涉痛,疼痛从下腹向四周扩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更易出现此类症状,因异位病灶刺激周围神经引发。疼痛可能持续整个经期,平躺时部分人群能感到缓解。
经期后段常见绵长钝痛,程度较轻但持续存在。多因经血排出不畅或宫颈口较窄导致,可能伴有褐色分泌物。适当走动促进经血排出后,症状多会减轻。此类疼痛较少影响活动能力,但易导致疲倦感。
除腹痛外,60%以上女性会合并头痛、腹泻或便秘等植物神经紊乱表现。严重者可能出现呕吐、眩晕等反应,这与前列腺素作用于消化道平滑肌有关。部分青春期女性首次月经即出现剧烈症状,多随年龄增长逐渐缓解。
建议经期保持腹部保暖,避免生冷饮食,可饮用姜茶缓解不适。规律有氧运动如瑜伽、慢跑能降低前列腺素敏感性,长期坚持可使痛经程度减轻40%以上。若疼痛严重影响生活或出现非经期腹痛,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记录月经周期及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止痛药掩盖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