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频道 > 女性健康

避孕套改称安全套并非100%安全

发布时间:2019-01-04 11:32:17

近年来,国内流行将避孕套改称“安全套”,为此,不少人误认为用了避孕套就可以非常安全。其实,避孕套用于预防病、艾滋病缺乏科学依据,国内将避孕套改称“安全套”是一种不科学的误导,将导致十分消极的后果,足够食色男女们引起足够重视。

性病:生殖健康“大杀手”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性自由观念的流行和环境的污染,成年人的生殖健康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威胁到下一代的健康和生命。朱琪副理事长介绍,损害生殖健康最常见、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殖系统遭受特异性病原微生物感染,也即罹患性病。

被列为世界性的重大难题的“艾滋病”则更为可怕。朱琪介绍,艾滋病孕妇在未接受抗艾滋病毒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婴儿艾滋病毒感染率高达30%—50%,至今没有一个感染艾滋病毒的婴儿能够活到成年。

避孕套预防性病缺乏可靠依据

为了维护人类的生殖健康,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流行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难题。生物医学将希望寄托于未来的艾滋病疫苗和特效药,当前则着重推行使用避孕套的所谓“安全性行为”。然而,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乐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美国一直执行大力推行避孕套的政策,但是美国性病严重流行的事实表明了这一政策的失败。朱琪表示,实际上避孕套用于预防性病艾滋病至今仍缺乏可靠的流行病学证据。

从开始提倡避孕套时候起,其预防效果就受到质疑,因为避孕套用以预防怀孕的年失败率通常高达10%左右。由于艾滋病病毒远比精子小,艾滋病毒可以侵入生殖器官粘膜、皮肤的途径,远较精子进入输卵管这条唯一通道多得多。

另外,怀孕受排卵时间的限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加上避孕套的质量和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多种因素,都决定了感染艾滋病病毒比怀孕容易实现,因此,使用避孕套预防艾滋病的失败率会远高于预防怀孕。

同时,受到利益的驱逐,避孕套更是难保“安全”。朱琪表示,能够帮助人类最后战胜包括艾滋病在内的性传播疾病以维护生殖健康的,不是特效药,也不是疫苗,更不是避孕套,而是性道德。

避孕套改称“安全套”将致严重后果

随着国内性观念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性自由生活方式风行,导致性病流行,并且未婚流产的越来越多。为了维护生殖健康,在中国开始大力提倡避孕套,提倡“安全性行为”,避孕套为此也被堂而皇之地改称为“安全套”。

对此,朱琪表示,避孕套改称“安全套”,使不少人认为用了避孕套就可以非常安全,由此产生的虚假安全感将会使高危人群拒绝改变高危行为,也会诱惑更多的人有恃无恐地参与性乱活动,特别是对于已经具有性行为的强烈欲望但是还不敢尝试的青少年来说。

由于“安全套”教育只重视人的生物属性,不重视人的社会属性,只讲“安全可靠”,不讲或很少讲失败风险,就从心理上解除了他们对怀孕和性病艾滋病的畏惧,其后果非常严重。

关键词: 安全套 流产 性观念 艾滋病 避孕

健康问答

  • 最新推荐
  • 精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