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多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心理干预和病因治疗等方式改善。月经量过多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宫内节育器等因素引起。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稳定内分泌系统,建议每晚11点前入睡。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适度进行瑜伽、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为宜。经期注意腹部保暖,可使用暖水袋热敷下腹部。
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可调节月经周期。中成药如妇科千金片、乌鸡白凤丸具有补气养血功效。铁剂如琥珀酸亚铁可预防贫血,需配合维生素C促进吸收。
气血两虚型可服用归脾汤加减,血热妄行型适用清热固经汤。艾灸关元、三阴交等穴位每周2-3次,每次15分钟。经前一周开始饮用玫瑰花枸杞茶,避免饮用凉性饮品如金银花茶。耳穴压豆选取内分泌、子宫等反射区。
长期精神紧张会通过下丘脑-垂体轴影响月经,建议每天进行正念冥想15分钟。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经前焦虑情绪,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保持每周3次以上愉悦社交活动,避免情绪剧烈波动。
子宫肌瘤超过5厘米需考虑肌瘤剔除术,宫腔镜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凝血功能异常需排查血友病等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需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糖尿病者要控制血糖水平。
月经量多期间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一次。饮食上多食用红枣、黑木耳等补血食材,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记录月经周期和出血量变化,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监测。冬季注意下肢保暖,可每天泡脚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保持适度运动习惯但避免经期剧烈运动,游泳时使用卫生棉条需注意更换频率。建立健康档案追踪治疗效果,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