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通过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短效避孕药等药物缓解,但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治疗方案。痛经通常由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病、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
原发性痛经多与前列腺素分泌过量有关,这类患者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伴随症状包括下腹坠胀、腰骶部酸痛,月经第一天症状最明显。
继发性痛经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刺激导致严重痉挛性疼痛。治疗需使用孕激素类药物如地诺孕素,或短效避孕药抑制内膜生长。疼痛多从经前持续至经后,可能伴有性交痛。
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痛经需配合抗生素治疗,如多西环素联合甲硝唑。炎症导致盆腔充血粘连,表现为经期下腹灼痛、白带异常,可能伴随低热。
子宫肌层内膜异位增生引发进行性加重的痛经,药物治疗可选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典型症状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妇科检查可见子宫均匀增大。
焦虑抑郁会降低疼痛阈值,加重痛经感受。这类情况建议通过心理疏导、规律运动改善,可配合谷维素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疼痛特点为弥漫性不适,与情绪波动明显相关。
痛经期间建议保持腹部保暖,饮用姜茶或热敷下腹部促进血液循环。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缓解盆腔充血。饮食注意补充镁元素如坚果、深绿色蔬菜,减少高盐高脂食物摄入。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非经期腹痛,需及时排查器质性病变。所有药物治疗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