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经期健康涉及生理调节、症状管理和疾病预防,关键点包括周期规律维护、痛经缓解、卫生护理、营养补充及异常症状识别。
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天,持续3-7天。记录周期长度、经量变化有助于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潜在问题。周期紊乱超过3个月建议妇科检查,基础体温监测和激素六项检测是常用评估手段。
原发性痛经可通过热敷下腹部、服用布洛芬等前列腺素抑制剂缓解。继发性痛经可能伴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疼痛,需超声检查确诊。盆底肌放松训练和低强度运动能减轻痉挛。
每2-4小时更换卫生巾或月经杯,避免使用含香料产品。经期免疫力下降时,不当护理可能引发外阴炎或尿路感染。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盆浴和性生活降低感染风险。
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预防贫血,摄入亚麻籽、深海鱼类的Omega-3脂肪酸可减少炎症反应。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能缓解乳房胀痛,适量黑巧克力有助于调节情绪波动。
经血过多每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闭经超90天、剧烈头痛伴呕吐需就医。突然出现的严重腹痛可能提示宫外孕或卵巢囊肿破裂,异常分泌物伴随发热需排查盆腔炎。
经期适当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游泳和剧烈跑跳。保持每日1500ml饮水帮助代谢,睡前足浴可改善手脚冰凉。建立包含钙、镁、维生素B族的膳食计划,长期痛经者可尝试针灸调理。经后3-7天进行乳腺自检和妇科体检为黄金窗口期。养成记录月经日记的习惯,便于医生快速判断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