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坐月子期间需注意伤口护理、饮食营养、个人卫生、情绪调节和适度活动等方面。科学坐月子有助于身体恢复,降低产后并发症风险。
顺产或剖宫产均会产生伤口,需保持会阴或腹部切口干燥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剖宫产伤口避免沾水。出现红肿渗液需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促进愈合。哺乳时采用侧卧姿势减轻腹部压力。
产后饮食应分阶段调理,第一周以小米粥、红糖水等流食为主,后期逐渐增加鱼类、瘦肉等优质蛋白。避免生冷辛辣食物,适量食用红豆、红枣等补血食材。哺乳期每日需增加约500大卡热量摄入,注意钙和维生素D补充。
产后排恶露期间需勤换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一次。洗澡选择38℃左右温水,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口腔护理可用软毛牙刷配合温水漱口。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每日更换,室内保持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
产后激素变化易引发情绪波动,可通过倾诉、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家人应多给予情感支持,发现持续情绪低落、失眠等需警惕产后抑郁。每天保证7-8小时分段睡眠,午休时间不超过1小时。
产后6小时可开始床上翻身,次日尝试坐起。顺产3天后可下床慢走,剖宫产需1周后逐步活动。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可做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长期卧床可能增加静脉血栓风险。
坐月子期间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保持室温在24-26℃。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饮食注意少食多餐,每日5-6餐为宜。可饮用杜仲茶、黄芪水等养生茶饮,但避免浓茶咖啡。产后42天需进行妇科复查,包括盆底功能评估和伤口愈合检查。哺乳期继续补充叶酸和铁剂,用药前需咨询家人应协助照料新生儿,让产妇获得充分休息。出现发热、大出血或严重情绪问题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