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频道 > 男性健康 > 男科疾病

前列腺炎治疗应该细分

发布时间:2019-02-02 12:31:48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形状和体积如栗子,位于直肠前膀胱下,并包绕尿道的起始段。前列腺炎即前列腺发生的炎症,是一种相当常见的、不威胁生命的疾病,而且部分患者可能自行缓解。部分前列腺炎患者伴有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性功能障碍的症状,但还没有证据表明前列腺炎能直接造成性功能障碍。目前也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前列腺炎会癌变,对“慢性前列腺炎会癌变”的担心是多余的。

前列腺炎的症状包括:骨盆区域如会阴、肛周、尿道、耻骨上、腹股沟、腰骶部的疼痛,以及尿频、尿急、排尿费力等排尿异常表现;但不一定在每一个患者都出现症状。

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根据前列腺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情况,制订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I型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起病急,可表现为突发的发热性疾病,伴有持续和明显的下尿路感染症状,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升高,血液或/和尿液中的细菌培养阳性。

II型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5%~8%。有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EPS(前列腺液)/精液/VB3(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升高,细菌培养结果阳性。

III型为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症状和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EPS/精液/VB3细菌培养结果阴性。

IV型为无症状性前列腺炎。无主观症状,仅在有关前列腺方面的检查(EPS、精液、前列腺组织活检及前列腺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等)时发现炎症证据。

对前列腺炎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急性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需要用抗菌药治疗,部分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可以试用抗菌药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使用抗菌药时应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或细菌培养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

例如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选用先锋类或喹诺酮类抗菌药;衣原体感染可选用交沙霉素;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对于滴虫性慢性前列腺炎,甲硝唑是首选的抗菌药。另外,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一些植物制剂等也可不同程度地缓解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以下按照前列腺炎的分型,对其用药选择做一介绍。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合理用药是必须始终牢记的原则。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使用广谱抗菌药以及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的药物。抗菌药治疗是必要而紧迫的,一旦得到临床诊断或血、尿培养结果后,应立即应用抗菌药。开始时可经静脉应用抗菌药,如广谱青霉素、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待患者的发热等症状改善后,改用口服抗菌药物,疗程至少4周。症状较轻的患者也应口服抗菌药2~4周。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以抗菌药为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穿透前列腺包膜的能力选择抗菌药。药物穿透前列腺包膜的能力取决于其离子化程度、脂溶性、蛋白结合率、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等。常用的抗菌药是氟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等。

抗菌药治疗至少维持4~6周,其间应对患者进行阶段性的疗效评价,疗效不佳者应改换抗菌药的品种。不推荐前列腺内注射抗菌药的治疗方法。也可选用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能松弛前列腺和膀胱等部位的平滑肌而改善下尿路症状和疼痛;植物制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和M-受体阻滞剂等也能改善相关的症状。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可先口服抗菌药2~4周,然后根据疗效反馈决定是否继续抗菌药治疗。推荐使用α-受体阻滞剂改善排尿异常症状和疼痛,也可选择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植物制剂和M-受体阻滞剂等。抗菌药治疗大多为经验性治疗,理论基础是推测某些常规培养阴性的病原体导致了该型炎症的发生。因此推荐先口服氟喹诺酮等抗菌药2~4周,然后根据疗效反馈决定是否继续抗菌药治疗。

只在患者的临床症状确有减轻时,才建议继续应用抗菌药。推荐的总疗程为4~6周。部分此型患者可能存在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或人型支原体等细胞内病原体感染,可以口服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治疗。同时,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α-受体阻滞剂,推荐使用的α-受体阻滞剂主要有阿夫唑嗪、多沙唑嗪、坦索罗辛和特拉唑嗪等,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上述药物对患者的排尿异常症状、疼痛及生活质量指数等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治疗中应注意该类药物导致的眩晕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α-受体阻滞剂的疗程至少应在12周以上。α-受体阻滞剂可与抗菌药合用治疗III型前列腺炎,合用疗程应在6周以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相关症状的经验性用药,其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和不适。

精彩推荐

关键词: 精液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的症状 前列腺炎治疗

健康问答

  • 最新推荐
  • 精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