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传播疾病主要包括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能通过母婴、血液等途径感染,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淋病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尿道口脓性分泌物、尿痛等症状。男性可能出现急性尿道炎,女性易引发盆腔炎。确诊需实验室检查,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日常需避免高危性行为,感染者应暂停性生活直至治愈。
梅毒螺旋体感染导致梅毒,初期表现为硬下疳,二期出现全身皮疹。晚期可能损害心血管和神经系统。青霉素类药物如苄星青霉素注射液是首选治疗方案。孕期筛查可预防母婴传播,患者需定期复查血清学指标。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发尖锐湿疣,表现为生殖器部位菜花样赘生物。可通过冷冻、激光或鬼臼毒素酊去除疣体。接种HPV疫苗有预防作用,治疗后需随访观察复发情况,伴侣应同步检查。
单纯疱疹病毒HSV-2型导致生殖器疱疹,特征为簇集水疱伴灼痛感。阿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可缓解症状。病毒会潜伏神经节,疲劳时易复发。孕妇感染可能造成新生儿疱疹,需加强产前筛查。
HIV病毒攻击免疫系统导致艾滋病,早期可能无症状,晚期出现机会性感染。联合使用齐多夫定片、拉米夫定片等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控制病情。暴露后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能降低感染风险,日常需规范使用安全套。
预防性传播疾病需保持固定性伴侣并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针具。出现生殖器异常分泌物、溃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需告知性伴侣共同检查治疗。日常注意生殖器清洁,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高危人群可定期进行艾滋病、梅毒等筛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