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多数女性表现为下腹痉挛性疼痛,严重时可能伴随呕吐、晕厥等症状。疼痛程度主要与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子宫腺肌症、心理压力等因素有关。
青春期女性常见,由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引起子宫强烈收缩所致。典型表现为月经初潮后1-2年内出现的周期性下腹坠痛,通常持续12-72小时,热敷或布洛芬等药物可缓解。
病理型痛经常见病因,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刺激周围神经。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月经前1-2天即开始,常放射至腰骶部,可能伴随性交痛和不孕。腹腔镜是确诊金标准。
细菌感染引发的继发性痛经,疼痛持续整个月经期且经后不缓解。伴随发热、异常分泌物等症状,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需抗生素规范治疗以防输卵管粘连。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均匀增大,疼痛呈刀割样且月经量多。超声显示子宫肌层蜂窝状改变,GnRH-a类药物可暂时缓解症状,根治需子宫切除术。
长期焦虑抑郁会降低疼痛阈值,形成疼痛-紧张恶性循环。表现为对月经来潮的恐惧性疼痛,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有氧运动能显著改善症状。
建议痛经女性记录月经周期与疼痛特点,经期避免生冷饮食和剧烈运动。每天30分钟快走可促进内啡肽分泌,适量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和镁剂有助于减轻炎症。疼痛持续加重或影响日常生活时,应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和激素水平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保持规律作息和盆底肌训练对缓解功能性痛经有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