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了他做了那么多事,为什么他要这样对我?这句话,可以套用在各种不同的关系上,不管是朋友还是情人还是父母对小孩等等,都可能出现这样类似的句型。
认为自己的自以为是的付出,他人应该要满心感激地接受,这样的我是为他好我是对他好都是从我的角度出发,而没有想过他的想法,或是对方是不是愿意接受或是想要这样的对待。
我们人都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并且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是别人的错,因为这样自己就不用承担责任了。如果只是发生一次,那么可以说有可能是对方的问题比较大,
如果是频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那么自己就要负起最大的责任,因为在人生的这出戏里面,唯一不变的角色,就是你自己。尤其在人际方面所发生的事情,一定一个巴掌拍不响。既然是人际,意思就是必须要有两个人才有办法发生的事情,如果妳跟一个人吵起来了,可能如果换一个人来讲,根本不会吵起来。
站在自己的立场其实也会知道,如果被激怒或是挑起情绪,通常都是因为对方的态度或讲话语气而不是因为事件本身。
有一个实验,是给观众看了一个无声的影片,内容是一个医生跟病患的谈话过程,根据对方的肢体语言与动作,观众对于医生的喜好观感程度,正好符合了决定了这个医生是否以后会被告的机率。
除非这个人特别奇怪或是特别固执,其实我们对于不同人,都会有不同的标准。光是陌生人跟熟人就是一个很常见的双重标准区分法。既然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大部份的问题出在于太执着于我认为这样是对的、我认为这样是好的、我认为这样他应该很开心、
我认为这样他会喜欢等等,太多太多的我认为而不是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所造成的偏差跟误解,也就是我们僵化的道德思维。
一个人会对你如何,在于你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对方面对妳的时候的奇檬子好不好,而不是取决于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我们都喜欢给人贴一个好人或是坏人的标签。
我记得在进击的巨人中有一段我很深刻的一段对话:阿尔敏找上在宪兵团的亚妮,希望能帮忙让艾伦逃脱,亚妮原本不想帮忙,就问阿尔敏我看起来那么像好人吗?
阿尔敏回答:好人只是用来称呼对自己有利的人,这世上不存在对所有人都有利的人,如果亚妮不肯帮忙,对我来说亚妮就会成为坏人。其实我们所贴的好人、坏人的标签,只是对我们自己有利的标准而已。
没有人有义务当个好人,或是应该要对你好或是回应你的付出,就像是孝顺,如果是被逼的、被要求、被胁迫的,还能算是孝顺吗?在人际关系中所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忘记了,就会变成一个凡事只会怨恨世界、他人、环境的一个让人只能用假面具对待、奉承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