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期间有可能会怀孕。哺乳期闭经避孕法虽然能降低怀孕概率,但并非绝对安全,部分女性可能在产后恢复排卵后未察觉月经来潮便已受孕。
哺乳期女性体内催乳素水平升高会抑制排卵,尤其在产后前六个月、全天频繁哺乳且未添加辅食的情况下,避孕效果相对较好。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女性可能在产后两个月左右即恢复排卵。哺乳期排卵往往先于月经恢复,若未采取避孕措施,可能在首次月经来临前意外怀孕。
产后子宫环境恢复需要时间,短期内再次怀孕可能增加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风险。哺乳期怀孕还可能影响乳汁分泌质量,导致母乳营养成分变化。部分药物避孕方式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需谨慎选择避孕措施。
哺乳期建议使用避孕套、宫内节育器等非激素避孕方式,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观察基础体温变化或排卵试纸监测可作为辅助判断手段,但可靠性有限。若哺乳期间出现恶心、乳房胀痛等早孕反应,或产后超过三个月仍未恢复月经,建议进行早孕检测。产后42天复查时应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避孕方案,两次妊娠间隔最好超过1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