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间应避免接触生冷食物、酒精饮品、剧烈运动、寒凉环境及刺激性药物。这些因素可能加重痛经、延长经期或导致月经紊乱。
经期子宫处于充血状态,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会刺激血管收缩,影响盆腔血液循环。中医理论认为寒邪易致血瘀,可能引发或加重下腹坠痛。建议选择温热的红糖姜茶、桂圆红枣汤等暖宫饮品,烹饪方式以炖煮为主。
酒精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加重经期水肿症状。代谢过程中消耗大量维生素B族,影响铁元素吸收,可能加重贫血相关疲劳感。红酒中的单宁酸还会与铁形成不溶性复合物,降低动物肝脏、红肉等补血食物的吸收率。
高强度运动如长跑、搏击操可能增加腹腔压力,导致经血逆流风险。但适度瑜伽、散步等低冲击运动可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痛经。建议控制运动心率在220-年龄×50%以下,避免倒立类体位。
长时间接触冷水游泳、空调直吹会引发子宫平滑肌痉挛。腰腹部受凉可能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形成血块。建议洗澡水温保持在38-40℃,睡眠时穿戴棉质护腰,避免坐卧潮湿阴冷环境。
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可能延长出血时间,激素类药物干扰内分泌平衡。部分活血化瘀类中药如当归、红花需谨慎使用,可能增加经血量。必要用药需咨询说明月经周期情况。
经期饮食建议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鸭血、菠菜,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每日饮用1500ml温水,穿着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摩擦。保持7-8小时睡眠,使用暖水袋热敷下腹时温度不超过50℃。记录月经周期变化,如出现严重头痛、经血过量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经期结束后可适当增加有氧运动帮助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