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体毛增多可能由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失调、药物副作用或肾上腺疾病等原因引起。
体毛浓密程度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家族中若有体毛旺盛的成员,后代出现多毛现象的概率较高。这种生理性多毛通常从青春期开始显现,毛发分布均匀且生长速度稳定,不伴随其他异常症状。黄种人的体毛普遍少于白种人,个体差异主要取决于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程度。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体毛增多的常见病理原因。患者卵巢会产生过量雄激素,导致上唇、下巴、胸腹等部位出现男性型毛发分布。该病常伴随月经紊乱、痤疮和肥胖,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多囊样改变。约70%的多毛症女性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
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会破坏激素平衡。当体内睾酮等雄激素水平升高或雌激素水平降低时,毛囊生长期延长,毳毛可能转变为终毛。这类病理性多毛往往发展迅速,可能伴随声音低沉、乳房萎缩等男性化体征。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药物可能刺激毛囊过度生长。某些避孕药中的孕激素成分具有弱雄激素活性,部分抗癫痫药物会干扰肝脏代谢激素功能。药物性多毛通常在停药后逐渐缓解,毛发质地较细软且分布广泛。
肾上腺肿瘤或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会导致皮质醇和雄激素分泌异常。这类患者除体毛增多外,可能出现皮肤紫纹、向心性肥胖等特征。21-羟化酶缺陷症患者在出生时即可出现外生殖器模糊等严重症状。
建议体毛突然增多或伴随月经异常的女性进行性激素六项和妇科超声检查。日常可选择激光脱毛等持久性脱毛方式,避免频繁刮剃刺激毛囊。饮食上减少高糖高脂摄入,适量补充豆制品调节雌激素水平。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效果更佳。保持良好作息可稳定内分泌系统功能,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雄激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