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避孕套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毒感染风险,但无法完全杜绝,防护效果与使用规范性、套体质量、破损概率、病毒接触量、其他传播途径阻断措施有关。
避孕套通过物理阻隔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交换,减少HIV病毒穿透机会。乳胶材质对病毒具有屏障作用,标准合格套病毒渗透率低于0.01%。但病毒可能通过未覆盖的皮肤黏膜接触传播,如外阴溃疡或套体滑脱时的暴露。
全程正确使用是关键,需在性接触前佩戴,确保套体无卷边、无气泡。射精后立即捏住套体根部退出,避免精液溢出。滑脱或破裂需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物,常见方案包括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三联疗法。
选择符合GB7544或ISO4074标准的乳胶套,避免使用劣质产品。聚氨酯套虽适合乳胶过敏者,但弹性较差破裂风险增加。天然膜套如羊肠套因存在微孔不能防病毒,仅适用于避孕需求。
肛交时套体破损率高达3%-8%,建议配合水基润滑剂减少摩擦。口交接触口腔溃疡或牙龈出血时仍有风险,可选用专用口交套。多个性伴侣或未知HIV感染状态者应每3个月进行抗体检测。
暴露前预防PrEP药物如特鲁瓦达可降低90%感染风险,需每日服用。包皮环切术使男性感染率下降60%,但不可替代套体防护。紧急阻断需在2小时内启动,最晚不超过72小时。
日常饮食中补充维生素A、E可增强黏膜免疫力,深海鱼和坚果富含相关营养素。规律运动维持CD4+细胞活性,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为宜。护理需注意生殖器清洁,避免使用破坏黏膜完整性的洗剂。高危行为后6周、3个月需进行HIV抗体复检,窗口期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同时防范梅毒、淋病等其他可通过皮肤微小创口传播的性病,多重感染会加速免疫系统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