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凹陷可能是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疾病导致,轻度凹陷属正常变异,严重凹陷需排查病理因素。
胚胎期乳腺导管发育异常可能导致乳头凹陷,约10%女性存在先天性乳头凹陷。轻度凹陷不影响哺乳功能,可通过手法牵拉改善;中重度凹陷可考虑乳头矫正器或手术矫正,如V-Y成形术、乳晕切开复位术等。
浆细胞性乳腺炎或哺乳期乳腺炎可能引发继发性乳头凹陷。伴随红肿热痛需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形成脓肿需切开引流。炎症消退后凹陷可能自行恢复,持续凹陷需手术松解粘连。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癌可能牵拉导管导致凹陷。单侧突然凹陷需立即就医,通过乳腺超声、钼靶或活检确诊。恶性肿瘤需手术切除保乳术/全乳切除术配合放化疗,良性肿瘤行局部切除术即可解除压迫。
乳房外伤或不当穿刺可能导致乳晕区瘢痕挛缩。新鲜创伤需清创缝合,陈旧性瘢痕可注射糖皮质激素软化组织,严重挛缩需Z字成形术修复。哺乳期女性应避免暴力吸乳造成损伤。
长期穿着过紧内衣可能造成机械性凹陷。建议选择无钢圈、罩杯预留1cm活动空间的棉质内衣,每日手法提拉乳头5分钟,配合温水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青少年发育期需特别注意内衣选择。
日常可多摄入维生素E坚果、橄榄油促进皮肤弹性,练习扩胸运动改善胸肌张力。哺乳期女性出现凹陷可使用乳头保护罩辅助喂养,清洁时避免用力擦洗。40岁以上人群突然凹陷需每半年进行乳腺专项检查,排除恶性病变风险。青春期少女持续重度凹陷建议在乳腺发育完成后18岁后考虑矫正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