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可通过短期服用黄体酮实现,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常见方式包括紧急避孕、短效避孕药调节、孕激素制剂干预。
黄体酮作为孕激素,高剂量使用可抑制排卵实现紧急避孕,但有效率低于左炔诺孕酮等专用药物。需在无保护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可能引发头晕、乳房胀痛等副作用。临床常用醋酸甲羟孕酮20mg单次口服,或地屈孕酮10mg每日两次连用5天。
含黄体酮的复合短效避孕药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轴达到避孕效果。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药物需连续服用21天,漏服易导致突破性出血。适合需要调节月经周期的女性,但血栓风险人群禁用。
黄体酮胶囊或注射剂可用于哺乳期避孕,通过改变宫颈黏液性质阻止精子穿透。醋酸甲羟孕酮注射剂每3个月肌注150mg,但可能引起月经紊乱。口服微丸型黄体酮需每日固定时间服用,避孕成功率约94%。
肝功能异常、乳腺癌病史、不明原因阴道出血者禁用黄体酮避孕。长期使用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40岁以上吸烟女性需谨慎。药物相互作用常见于利福平、圣约翰草提取物等肝酶诱导剂。
非激素避孕可选择铜制宫内节育器,紧急避孕有效率超99%。屏障避孕法如聚氨酯避孕套可双重预防性传播疾病。自然避孕法需配合排卵试纸监测基础体温,适合月经规律人群。
饮食方面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深绿色蔬菜,减少酒精摄入以降低肝脏代谢负担。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避免剧烈运动引发突破性出血。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压、乳腺和肝功能,出现严重头痛或视觉异常需立即就医。储存药物需避光防潮,口服制剂建议晚餐后服用减轻胃肠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