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性在医生指导下可短期服用避孕药,但需警惕激素紊乱、月经失调、血栓风险、生长发育影响及药物相互作用。
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发育成熟,避孕药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可能干扰正常内分泌。常见表现为乳房胀痛、情绪波动、体重异常增加。需通过妇科超声和性激素六项评估,必要时改用屏障避孕法。
短效避孕药可能引起突破性出血,紧急避孕药会导致周期紊乱超过3个月。记录基础体温和出血模式很重要,月经失调超过2个周期应停药,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调节。
含炔雌醇的避孕药使静脉血栓风险提升3-5倍。有家族血栓史或肥胖者禁用,服药期间出现腿肿胸痛立即就医。新型孕激素如屈螺酮相对安全,但仍需定期检测D-二聚体。
雌激素可能加速骨骺闭合,影响最终身高。骨密度检测显示Z值<-1.5时应停药,补充钙剂800mg/日+维生素D2000IU/日,每半年监测骨龄。
利福平、抗癫痫药会降低药效,抗生素可能干扰肝肠循环。服用期间避免葡萄柚汁,间隔4小时使用抗酸剂。建议使用避孕贴片或阴道环减少胃肠道影响。
青少年选择避孕方式应优先考虑避孕套等物理屏障,必须用药时选择20μg以下低剂量制剂。日常增加深绿色蔬菜和深海鱼类摄入,每周进行3次30分钟有氧运动,服药期间每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和血脂。紧急避孕药一年使用不超过2次,长期避孕需采用含左炔诺孕酮的宫内节育系统等可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