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效避孕药服用期间可能出现规律性撤退性出血,与自然月经周期不同,具体表现与药物成分、个体差异有关。
短效避孕药通过外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抑制排卵,使子宫内膜变薄。服药21天后停药的4-7天会出现激素水平下降引发的撤退性出血,模拟月经周期。部分新型药物采用24+4或连续给药方案,出血频率和量可能减少。
约60%使用者出血量减少30%-50%,因药物抑制内膜增生。15%人群出现点滴出血,常见于用药初期或漏服时。极少数完全无出血,需排除妊娠或内分泌疾病,必要时超声检查内膜厚度。
正确服用时撤退性出血时间固定,周期可精确到28±2天。突破性出血多发生在服药3小时内延迟或漏服时,建议设置服药提醒。连续用药方案可人为延迟出血,但每年不宜超过3次。
持续点滴出血超过5天需排查宫颈病变,可联用布洛芬缓解。突发大量出血伴腹痛需紧急就医,排除宫外孕。漏服2片以上应补服并加用避孕套,出血量大可短期使用炔雌醇片调节。
对出血模式不适者可选含屈螺酮成分药物,或改用阴道环等非口服制剂。哺乳期建议纯孕激素制剂,35岁以上吸烟者需监测血栓风险。每年需评估肝肾功能,长期用药者建议间歇性停药观察自然周期恢复情况。
用药期间保持均衡饮食,增加深色蔬菜和亚麻籽摄入有助于激素代谢。适度有氧运动可改善药物引发的轻微水肿,推荐每周3次30分钟快走或游泳。定期监测血压和乳房状况,避免同时服用圣约翰草等影响药效的草本制剂。存储需避光防潮,超过35℃环境可能降低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