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非经期阴道出血可能由激素紊乱、妇科炎症、宫颈病变、子宫内膜异常或妊娠相关因素引起。
内分泌失调导致子宫内膜异常脱落,常见于青春期、围绝经期或服用紧急避孕药后。短期出血可观察,持续出血需检查性激素六项,必要时采用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如优思明、妈富隆、达英-35等。
阴道炎、宫颈炎等感染会造成黏膜充血破损,典型表现为接触性出血伴分泌物异常。确诊需做白带常规和TCT检查,细菌性感染可用甲硝唑栓,霉菌性选用克霉唑阴道片,衣原体感染需口服阿奇霉素。
宫颈息肉、宫颈上皮内瘤变甚至宫颈癌都可能引起出血,尤其同房后明显。通过阴道镜活检明确性质,息肉需手术切除,CIN1-2级可行LEEP刀锥切,恶性肿瘤需根据分期选择根治性手术或放化疗。
子宫内膜息肉、增生或子宫腺肌症会导致经间期出血,超声显示内膜增厚或不均。宫腔镜检查是金标准,息肉需电切术,单纯增生可用黄体酮治疗,严重病例考虑放置曼月乐环。
先兆流产、宫外孕或葡萄胎等特殊情况需立即排查,尤其伴随腹痛或HCG升高时。超声确认宫内妊娠后,先兆流产可肌注黄体酮保胎,宫外孕需甲氨蝶呤治疗或腹腔镜手术,完全性葡萄胎要清宫并随访HCG。
日常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饮食多摄入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预防贫血;出血期间暂停性生活,适度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出血超过7天或伴随发热、剧烈腹痛需急诊处理,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做HPV联合TCT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