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轻微凹陷可通过手法矫正、器械辅助或手术改善,常见原因包括先天发育异常、乳腺导管缩短、炎症粘连、乳房外伤或肿瘤压迫。
胚胎期乳腺导管发育异常可能导致乳头肌纤维缩短。每日用拇指和食指水平夹住乳晕向外牵拉10次,配合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哺乳期女性可使用乳头矫正器辅助外凸。
乳腺炎反复发作可能造成导管周围纤维化。急性期需口服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慢性期可尝试红外线理疗,合并脓肿时需切开引流。
乳房撞击或不当穿刺可能损伤支撑组织。伤后24小时内冰敷减少血肿,72小时后改用硫酸镁湿敷,遗留瘢痕者可注射曲安奈德软化。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等占位性病变需排查。通过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确诊,3cm以下良性肿瘤可行真空旋切术,恶性病变需保乳手术联合放疗。
产后乳汁淤积加重凹陷时,哺乳前用吸奶器负压吸引乳头。选择NUK等宽口径奶嘴哺乳,间隔2小时涂抹羊毛脂软膏预防皲裂。
日常穿着无钢圈透气文胸避免压迫,摄入维生素E和亚麻籽油增强皮肤弹性,游泳和扩胸运动有助于改善胸肌牵拉力。持续凹陷伴溢液或疼痛需乳腺专科就诊,排除佩吉特病等特殊情况。妊娠期女性应在孕中期开始做十字操训练:双手交叉托住乳房底部,向上推挤同时用指尖轻压乳晕边缘,每日3组每组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