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可能出现撤退性出血,属于药物激素波动引起的正常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紧急避孕药含大剂量孕激素,会干扰子宫内膜稳定性。用药后体内激素水平骤降,导致子宫内膜部分脱落形成出血,类似月经原理。出血量通常少于月经,持续3-5天可自行停止。
同房后72小时内服用效果最佳,越早使用出血概率越低。超过120小时服药可能因激素紊乱加重出血,需观察是否伴随腹痛或异常分泌物。
约30%女性会出现撤退性出血,与体重、代谢速度相关。体重指数超过25或长期服用避孕药者更易发生,但出血量通常不影响健康。
持续一周以上出血、鲜红色大量出血或伴随发热需就医。可能提示宫外孕或感染,需通过B超和HCG检查排除病理因素。
出血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可服用维生素K或含铁食物辅助凝血,如菠菜、动物肝脏等。
紧急避孕药后出血属于常见药物反应,建议观察出血特征和身体状态。日常可采取短效避孕药、避孕套等常规避孕方式减少紧急避孕需求。出血期间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避免生冷辛辣食物,适当进行瑜伽等舒缓运动帮助子宫内膜修复。若三个月内反复使用紧急避孕药,需咨询医生调整避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