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套能有效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正确使用是关键,防护效果与材质、使用方法、接触方式、破损概率、病毒载量等因素相关。
乳胶避孕套对HIV病毒阻隔率超过99%,聚氨酯材质防护性稍逊但仍有显著效果。天然材质避孕套因孔隙较大不建议用于防艾。选择带有润滑剂的避孕套能减少摩擦破损,避免使用油性润滑剂破坏套体结构。
全程佩戴可阻断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交换,使用前检查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佩戴时捏住储精囊排出空气,性交后及时取下并打结丢弃。错误使用如重复使用、正反面戴错会使防护失效。
套体需完整覆盖阴茎根部,避免皮肤黏膜接触阴道分泌物或肛肠黏膜。肛交时建议使用加厚型避孕套,口交可使用专用阻隔膜。生殖器溃疡或出血情况需避免性接触。
立即停止性行为并用肥皂水清洗接触部位,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物可降低感染概率。常见阻断方案包括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三联用药,需连续服用28天并检测HIV抗体。
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限以下时,配合避孕套使用可实现接近零风险。急性感染期和高病毒载量阶段需格外谨慎,建议采用多重防护措施。
日常可搭配补充维生素E增强黏膜抵抗力,避免过度清洗破坏阴道酸碱平衡。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高危行为后14天起可进行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安全套储存需避光干燥,极端温度会使乳胶老化。同时预防其他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等,定期体检监测免疫状态。注意安全套并非100%防护,与伴侣充分沟通和相互信任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