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性生活也可能通过间接接触感染性传播疾病,主要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医源性感染、共用物品污染、皮肤黏膜接触。
孕妇若感染梅毒、HIV等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染给胎儿。新生儿可能出现先天性梅毒、HIV携带等症状。治疗需针对性用药,如青霉素治疗梅毒,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控制HIV。孕期规范产检和阻断治疗是关键。
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共用注射器可能感染乙肝、丙肝等疾病。临床表现包括乏力、黄疸等。需进行病毒检测,乙肝患者可选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丙肝患者适用索磷布韦联合方案。严格筛查献血源能有效预防。
不规范医疗操作可能导致HPV、淋球菌等病原体传播。表现为生殖器疣或尿道炎。治疗方法包括冷冻祛除疣体、头孢曲松治疗淋病。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规范,使用一次性器械。
共用毛巾、坐便器等可能传播阴虱、疥疮。症状为皮肤瘙痒、红疹。使用百部酊灭虱,硫磺软膏治疗疥疮。个人物品专人专用,高温消毒贴身衣物可阻断传播。
密切皮肤接触可能传播传染性软疣、疱疹等。特征为皮肤丘疹或水疱。局部涂抹咪喹莫特,口服阿昔洛韦可治疗。避免与患者皮肤病变处直接接触,保持手部清洁。
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洗手。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增强免疫力,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被褥衣物定期阳光暴晒消毒,外出住宿选择卫生达标的场所。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避免抓挠皮损防止继发感染。医疗机构应加强院感防控,普通人群掌握基本防护知识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