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切除可能影响生育能力和性功能,具体涉及精子成熟障碍、激素水平变化、术后并发症、心理调适及替代治疗方案。
附睾是精子成熟和储存的关键器官,切除后未成熟的精子无法完成功能转化。临床数据显示约60%患者术后精液质量下降,可通过显微取精术结合辅助生殖技术解决,如睾丸穿刺取精TESE、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
手术可能干扰睾丸局部微环境,导致睾酮分泌异常。建议术后3个月复查性激素六项,异常者需采用十一酸睾酮胶丸替代治疗,或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间质细胞功能。
约15%患者出现血肿或感染,需预防性使用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慢性疼痛综合征发生率约8%,可采用加巴喷丁联合局部神经阻滞治疗,严重者需行精索神经离断术。
性功能障碍主诉中30%与心理因素相关,推荐认知行为疗法CBT配合盆底肌训练。伴侣共同参与治疗可提升疗效,必要时使用西地那非等PDE5抑制剂辅助。
对侧附睾功能正常者仍可自然受孕。双侧切除患者建议术前冷冻精子,或选择供精人工授精AID。新兴技术如干细胞培养精子尚处实验阶段。
术后饮食需增加锌元素摄入,每日牡蛎或牛肉摄入量不低于100克,配合维生素E补充剂。有氧运动选择游泳等避免阴囊压迫的项目,水温控制在32℃以下。伤口护理使用透气敷料,术后2周内避免提重物。定期复查精液分析和生殖超声,生育需求者建议每半年评估一次生育力储备。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需排查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