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与血崩可通过出血量、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周期规律性及生理状态五方面区分。月经是女性正常生理现象,血崩则属于异常子宫出血,需及时就医干预。
月经出血量通常为20-80毫升,每日更换3-5片卫生巾即属正常范围。血崩表现为突发性大量出血,1-2小时浸透整片卫生巾或出现血块直径超过3厘米,单日出血量超过80毫升需警惕。
正常月经持续3-7天,具有自限性。血崩出血时间可能超过7天,或非经期突然出现持续出血,部分患者会间断性出血达半个月以上。
月经可能伴随轻微腹胀或腰酸。血崩常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严重时发生心悸、冷汗等失血性休克前兆,部分患者合并剧烈腹痛或发热。
月经周期21-35天相对固定,经前期可能出现乳房胀痛等征兆。血崩完全打破周期规律,可能发生在闭经后、排卵期或妊娠期等特殊阶段。
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落,受激素调控。血崩多与器质性疾病相关,常见病因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
建议女性建立月经日记记录周期特征,突发异常出血时立即平卧并测量血压。日常注意补充铁元素和优质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40岁以上女性每年需进行妇科超声和宫颈癌筛查,青春期少女出现血崩需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出血期间禁止盆浴和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若出血伴随组织物排出或严重腹痛,需保留排出物供医生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