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患的疾病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冠心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这些疾病与年龄增长、器官功能衰退、慢性炎症积累等因素密切相关,需通过定期体检和生活方式干预进行预防管理。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持续升高。长期未控制可能损伤心脑血管,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风险。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保持规律运动,必要时遵医嘱服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物。建议每月监测血压变化。
老年人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易引发2型糖尿病,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饮食上需控制精制碳水摄入,适当补充铬元素,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降糖药配合治疗。
绝经后女性及70岁以上男性骨质流失加速,轻微碰撞即可引发骨折。腰背疼痛、身高变矮是早期信号。每日摄入800-1000mg钙质,配合维生素D3补充,药物可选择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骨吸收抑制剂。防跌倒措施尤为关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表现为活动后胸痛、气促。急性发作时可能危及生命。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是基础预防,临床常用阿托伐他汀降脂,硝酸异山梨酯缓解心绞痛,严重者需进行支架手术。
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晚期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保持社交活动、地中海饮食模式有助于延缓进展,多奈哌齐、美金刚等药物可暂时改善症状。建议家属做好居家安全防护。
老年疾病管理需注重营养均衡,每日保证优质蛋白和深色蔬菜摄入,选择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进行骨密度、糖化血红蛋白等专项检查,药物使用严格遵循医嘱。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记录血压、血糖等指标变化,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专科就诊。心理上需保持积极社交,避免孤独感加速机能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