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激素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关键激素,主要由卵巢黄体分泌,在妊娠期由胎盘大量产生,其生理作用主要包括维持妊娠、调节月经周期、促进乳腺发育、抑制子宫收缩以及影响代谢功能。
孕激素通过增厚子宫内膜为受精卵着床提供营养支持,并形成蜕膜组织。妊娠早期可抑制母体免疫排斥反应,防止胚胎被识别为异物。同时刺激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糖原等物质,为胚胎发育创造适宜环境。
在月经周期后半段,孕激素与雌激素协同作用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入分泌期。若未受孕,黄体萎缩导致孕激素水平骤降,引发子宫内膜脱落形成月经。该激素周期性变化是月经来潮的重要调控因素。
孕激素能促进乳腺腺泡增生,与雌激素协同完成乳房导管系统发育。妊娠期间持续高水平的孕激素为产后泌乳做准备,但哺乳功能需待分娩后激素水平下降才能启动,这种精密调控避免孕期过早泌乳。
通过降低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孕激素能有效抑制子宫收缩。这种作用在妊娠全程至关重要,可防止流产或早产。临床常用合成孕激素治疗先兆流产,正是基于这一生理机制。
孕激素可促进钠水潴留和基础体温升高,使女性排卵后体温上升0.3-0.5℃。还能增强食欲促进脂肪沉积,为妊娠储备能量。但过量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与妊娠糖尿病发生存在关联。
日常可通过适量食用豆制品、坚果等食物辅助调节孕激素水平,但需注意激素变化具有周期性特征。备孕女性建议监测基础体温曲线了解黄体功能,若出现经期紊乱或异常出血应及时检查激素水平。孕期应定期检测孕酮值,缺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黄体支持治疗,避免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