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流产复发性流产需根据病因针对性用药,常用药物包括黄体酮制剂、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等。治疗方案需结合内分泌异常、免疫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具体原因制定,严禁自行用药。
黄体功能不足是早期流产常见原因,需补充外源性孕激素。地屈孕酮片可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黄体酮胶囊能维持妊娠黄体功能,黄体酮注射液适用于严重缺乏者。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孕酮水平调整剂量。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凝血异常需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钙可改善胎盘血液循环,阿司匹林肠溶片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需定期检测凝血功能,警惕出血风险,妊娠全程需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同种免疫异常者可考虑免疫球蛋白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适用于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用药需严格筛查结核等感染灶,监测血糖血压变化,多数需联合抗凝治疗。
甲减患者需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维持TSH在2.5mIU/L以下,甲亢者应用丙硫氧嘧啶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功能异常未纠正前应避孕,妊娠后每4周复查调整药量。
胰岛素抵抗患者可服用二甲双胍改善糖代谢,需配合饮食运动控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需补充叶酸、维生素B12,严重者需联合肝素治疗。
复发性流产患者孕前3个月起需每日补充0.8mg叶酸,妊娠后增加至5mg。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深色蔬菜、全谷物及优质蛋白,限制咖啡因摄入。适度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情绪。建议每1-2周复查HCG、孕酮及超声,出现阴道流血或腹痛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