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通常通过月经停止、潮热出汗、情绪波动、睡眠障碍、阴道干涩等症状判断。女性平均绝经年龄为45-55岁,主要与卵巢功能衰退、激素水平下降、遗传因素、生活习惯、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月经周期紊乱是绝经最早出现的信号。初期表现为经期缩短或延长,经量时多时少;逐渐发展为月经间隔超过60天,最终完全停止。临床诊断需满足连续12个月无月经来潮,排除妊娠及其他妇科疾病。
约75%女性会出现潮热出汗,表现为突发面部颈部发热,伴随皮肤潮红和大量出汗,每次持续1-5分钟,夜间发作可能影响睡眠。这与雌激素下降导致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有关。
情绪波动、焦虑抑郁、记忆力减退等常见,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影响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分泌。部分女性出现头痛、眩晕、皮肤蚁走感等神经症状,严重时需心理干预。
阴道黏膜变薄、弹性下降,出现干涩疼痛和性交困难。尿道黏膜萎缩可能导致尿频尿急,反复泌尿系统感染。这些症状通常在绝经后3-5年逐渐显现。
雌激素缺乏加速骨量流失,绝经后女性每年骨密度下降约2%,可能出现腰背疼痛、关节僵硬。长期可能发展为骨质疏松,轻微外伤易引发骨折。
建议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与骨密度检测,保持适度运动如快走、瑜伽等增强骨骼健康。饮食注意钙质与维生素D补充,每日摄入300ml牛奶或等量乳制品。大豆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可能缓解轻度症状,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避免吸烟酗酒,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有助于平稳度过围绝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