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痛经的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表现为下腹隐痛,重者可能出现剧烈绞痛甚至伴随呕吐、晕厥。疼痛程度主要与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症、精神压力等因素相关。
多见于青春期女性,疼痛源于月经期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引发子宫痉挛。典型表现为月经第1-2天下腹坠胀或阵发性绞痛,可放射至腰骶部,通常持续12-24小时。热敷、布洛芬等前列腺素抑制剂可有效缓解。
疼痛程度常呈进行性加重,月经前1周即出现盆腔钝痛,经期发展为刀割样疼痛,可能伴随深部性交痛、排便痛。病灶异位至卵巢形成的巧克力囊肿破裂时,会引发突发性剧痛。需通过腹腔镜确诊。
多见于经产妇,疼痛特点是月经量多伴持续性绞痛,子宫均匀增大质地硬。疼痛源于子宫内膜侵入肌层引起的炎症反应,严重者需子宫切除术治疗。
慢性盆腔炎导致的痛经表现为整个经期下腹隐痛,伴随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急性发作时会出现高热伴剧烈腹痛,需抗生素治疗。反复感染可能造成输卵管粘连。
长期焦虑或抑郁会降低疼痛阈值,使痛经主观感受加剧。这类疼痛多表现为弥漫性不适,心理疏导联合有氧运动可改善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经前期烦躁不安等情绪障碍。
建议痛经女性建立月经日记记录疼痛规律,经期避免生冷饮食及剧烈运动。每天30分钟快走或瑜伽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适量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如深海鱼、亚麻籽有助于减轻炎症。若疼痛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或出现非经期疼痛,应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和CA125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40岁以上女性突发严重痛经需警惕子宫肌瘤变性等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