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通过观察痛经加重、性交疼痛、排便异常等症状初步自检,但确诊需结合医学检查。典型表现包括进行性痛经、盆腔包块、不孕等,具体症状与异位病灶位置相关。
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是核心症状,多始于月经前1-2天,持续至经期结束。疼痛程度常超出普通痛经范围,常规止痛药效果有限。部分患者伴随腰骶部放射性疼痛,可能与异位内膜侵犯骶韧带有关。
深部性交痛提示可能存在子宫直肠陷凹或阴道直肠隔病灶。疼痛在月经前期尤为明显,体位变化时加重。约40%患者出现此症状,严重者可能影响夫妻生活质量。
直肠受累时可出现周期性的便血、里急后重或腹泻便秘交替。症状与月经周期同步,经期结束后自行缓解。肠道超声或肛诊可能触及触痛结节。
约50%患者合并不孕,与盆腔粘连、卵巢功能受损有关。若正常备孕1年未孕,尤其伴有上述症状时需警惕。腹腔镜检查可见典型的"巧克力囊肿"或盆腔紫蓝色结节。
异常尿频尿痛可能提示膀胱内膜异位,经期血尿需特别注意。部分患者出现周期性脐部出血或手术瘢痕肿痛,提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罕见情况下可能累及肺部引起经期咯血。
建议有疑似症状者记录症状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及与月经周期的关联性,就诊时提供详细病史。临床诊断需结合妇科检查、超声或MRI影像学检查,血清CA125检测可辅助评估。确诊后可通过药物控制症状,严重者需考虑腹腔镜手术。日常避免经期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但需注意该病属于激素依赖性疾病,彻底根治需至绝经期或手术切除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