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通过热敷、适度运动、药物干预、饮食调节及穴位按摩等方式缓解。原发性痛经多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继发性痛经可能由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引起。
下腹部热敷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松弛子宫平滑肌,减少前列腺素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使用40℃左右的热水袋或暖宝宝,每次持续15-20分钟,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热敷对痉挛性疼痛效果显著,尤其适合经期前1-2天开始预防性使用。
经期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瑜伽、慢走等,可刺激内啡肽分泌,帮助缓解疼痛。推荐经前一周开始每天30分钟运动,经期避免剧烈运动。骨盆摇摆运动能放松腰骶部肌肉,改善子宫供血,减轻坠胀感。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建议疼痛开始时服用。中成药如元胡止痛片、妇科千金片对气滞血瘀型痛经有效。严重痛经可考虑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水平,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经期前3天减少盐分、咖啡因摄入,多吃含镁食物如香蕉、坚果。姜茶中的姜烯酚具有抗炎作用,红糖水可补充能量但不宜过量。避免生冷食物刺激子宫收缩,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神经调节功能。
按压三阴交内踝上3寸、关元穴脐下3寸各3分钟能调理冲任二脉。耳穴贴压子宫、内分泌等反射区也有辅助效果。按摩需避开经量高峰期,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佳。
建议经期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加重内分泌紊乱。长期痛经或疼痛突然加剧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器质性疾病。记录月经周期和疼痛特点有助于医生诊断,必要时可进行超声检查。日常注意腰腹部保暖,经前一周开始饮用玫瑰陈皮茶疏肝理气,适度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减少炎症因子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