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多数情况下通过规范治疗可以痊愈,治疗效果主要与感染程度、治疗时机、病原体类型、患者免疫力及是否合并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轻度子宫内膜炎仅累及子宫内膜功能层,及时抗感染治疗通常1-2周可缓解。中重度感染若波及子宫肌层或盆腔,需延长疗程至3-4周,部分可能发展为慢性炎症。
急性期发病72小时内开始治疗者预后最佳,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病原体扩散,增加输卵管粘连、不孕等风险。慢性子宫内膜炎需持续用药配合物理治疗。
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球菌、衣原体等性传播微生物,以及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化脓菌。淋球菌感染对头孢类药物敏感,衣原体感染需选用多西环素,混合感染需联合用药。
糖尿病、HIV感染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炎症消退速度较慢。这类人群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合并宫腔粘连、输卵管积脓或盆腔脓肿时,需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宫腔镜分离、引流等手术干预,痊愈周期可能延长至2-3个月。
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及盆浴,每日更换棉质内裤并用沸水消毒。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如鸡蛋、西兰花等促进内膜修复。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定期复查超声和分泌物检测直至症状完全消失,慢性患者建议每半年进行妇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