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检查可通过自我触诊、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三种方式结合完成,主要方法包括每月自检、医生触诊、乳腺超声、乳腺钼靶、核磁共振等。
建议月经结束后3-5天进行,站立或平躺时用指腹螺旋式按压乳房,注意有无肿块、皮肤凹陷、乳头溢液等异常。检查范围需覆盖腋窝至锁骨下区域,观察两侧乳房是否对称。发现单侧乳房新发硬结、橘皮样改变等需及时就医。
专科医生通过手法检查评估肿块大小、活动度、边界清晰度等特征,同时检查腋窝淋巴结状态。40岁以下女性建议每年一次临床体检,能发现约10%超声无法检测的病灶。触诊异常者需进一步影像学确认。
适用于致密型乳腺的年轻女性,无辐射且可鉴别囊实性肿块。高频探头能显示2毫米以上病灶,对导管内病变敏感性达80%。建议与触诊联合使用,尤其适合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检查。
40岁以上女性每1-2年需进行X线筛查,可检出微小钙化灶等早期癌变征象。双乳斜位和头尾位摄片能覆盖大部分腺体组织,配合压迫板使用可提高图像清晰度。致密型乳腺需结合超声检查。
用于高危人群筛查和已确诊患者的术前评估,对多中心病灶检出率超过90%。需注射造影剂增强显影,能发现导管原位癌等隐匿性病变。因检查费用较高,通常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建立规律的乳房检查习惯至关重要。20岁起应每月自检并记录变化,30岁后增加临床体检,40岁开始定期影像筛查。日常注意控制体重、限制酒精摄入、坚持有氧运动,哺乳可降低乳腺疾病风险。选择无钢圈文胸避免局部压迫,发现异常分泌物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就诊。高危人群可提前开始专业筛查并考虑基因检测。
关键词: 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