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铁、蛋白质和维生素,主要食疗方法包括增加红肉摄入、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适量食用动物肝脏、选择深色蔬菜以及补充红枣枸杞等药食同源食材。
牛肉、羊肉等红肉富含血红素铁,吸收率可达15%-35%,每周食用3-4次,每次100-150克为宜。烹饪时建议采用清炖、蒸煮等方式,避免高温油炸破坏营养素。猪瘦肉也是优质选择,其铁含量虽略低于牛羊肉,但脂肪含量更低。
餐后食用猕猴桃、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能使三价铁转化为更易吸收的二价铁,吸收率提升2-3倍。建议在食用含铁丰富的菠菜、木耳等植物性食物时,搭配彩椒、西兰花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蔬菜同炒,形成互补增效作用。
猪肝每100克含铁22.6毫克,且含有维生素B12和叶酸,每月食用2-3次,每次50克左右。鸡肝、鸭肝同样富含营养素,可采用卤制、快炒等方式,注意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达70℃以上。肝功能异常者需咨询医生后食用。
苋菜、菠菜等深色绿叶菜含非血红素铁,虽然吸收率仅3%-8%,但富含叶酸。建议焯水后凉拌或急火快炒,减少草酸对铁吸收的干扰。紫菜、黑芝麻等黑色食品含铁量突出,可制作紫菜蛋花汤、黑芝麻糊等易吸收的流质食物。
红枣含环磷酸腺苷可促进造血功能,与枸杞、桂圆搭配煮粥,适合作为早餐或加餐。阿胶糕含多种氨基酸,建议每日食用10-15克。当归、党参等中药材需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使用,避免自行大量进补。
贫血患者日常应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浓茶、咖啡等含多酚类物质影响铁吸收。建议采用铁制炊具烹调,酸性环境可增加食物中的铁溶出。适度进行快走、瑜伽等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长期贫血或食疗无效者应及时就医排查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等潜在病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药物。备孕女性及青少年生长发育期应特别注意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关键词: 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