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与立春艾灸可重点选择关元穴、足三里穴、肾俞穴、大椎穴和三阴交穴。这些穴位有助于温补阳气、增强免疫力、调节气血运行,适应季节转换对身体的特殊需求。
位于脐下三寸,是任脉要穴。立冬艾灸关元穴能温补肾阳,改善手脚冰凉、畏寒等虚寒症状;立春时艾灸可助阳气升发,缓解春困乏力。操作时以局部温热感为宜,避免烫伤皮肤。
膝盖外侧凹陷下三寸,属足阳明胃经。冬季艾灸可健脾暖胃,预防消化功能减弱;春季艾灸则能疏肝理气,减轻情绪波动。此穴对疲劳恢复和免疫力提升有显著效果。
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立冬艾灸可固本培元,改善腰膝酸软;立春时能调节水液代谢,缓解春季湿重不适。肾虚者艾灸此穴效果尤佳,但阴虚火旺者需谨慎。
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冬季艾灸可驱散风寒,预防感冒;春季艾灸有助于疏通督脉阳气,缓解颈肩僵硬。此穴对呼吸道疾病和阳气不足者有双向调节作用。
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立冬艾灸能温养肝脾肾三阴经,改善女性经期不适;立春时艾灸可调和气血,减轻过敏症状。孕妇及经量过多者应避免刺激此穴。
季节交替时艾灸建议配合饮食调理,冬季可适量食用羊肉、桂圆等温补食材,春季宜增加芹菜、菠菜等绿色蔬菜摄入。艾灸前后注意保暖避风,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空腹或过饱时操作。体质特殊或患有慢性疾病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若出现头晕、皮肤过敏等不适需立即停止。日常可搭配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以增强艾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