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而早期乳腺癌(earlymammarycancer,EBC)目前尚无明确定义,较为公认的是指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可能会伴有同侧可活动淋巴结的乳腺癌(含TNM分期的T1~2,NO~1;临床Ⅰ、Ⅱ期乳腺癌)。现也有学者认为早期乳腺癌的肿块较小(T1~T2期),临床无同侧腋窝淋巴结受累,或有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而早期乳腺癌(earlymammarycancer,EBC)目前尚无明确定义,较为公认的是指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可能会伴有同侧可活动淋巴结的乳腺癌(含TNM分期的T1~2,NO~1;临床Ⅰ、Ⅱ期乳腺癌)。现也有学者认为早期乳腺癌的肿块较小(T1~T2期),临床无同侧腋窝淋巴结受累,或有淋巴结转移,但数目≤3个、活动度好、无融合,无远处转移的临床证据。早期乳腺癌的病因暂不明确,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皮肤异常、乳头溢液、乳头或乳晕异常,因为症状多不明显,所以容易被忽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发现越早、分期越早,预后越好。经过积极综合治疗方法,相当一部分早期乳腺癌可治愈。
病因总述
早期乳腺癌的病因暂不明确,但现今已经发现许多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存在的乳腺癌高危因素越多,其患病风险就会越大。
基本病因
1、难以改变的高危因素
(1)年龄: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从20岁以后开始逐渐上升,45~50岁达到高值。
(2)携带遗传性突变:存在BRCA、ATM、TP53、CHEK2、CDH1、STK11、PALB2等遗传突变的女性。其中,约70%携带BRCA突变的女性会发生乳腺癌,且双乳都发生的几率大,发病年龄较年轻。
(3)有家族史:遗传因素是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一级亲属(如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中有乳腺癌病史的人,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3倍。
(4)乳腺癌病史:曾经患有乳腺癌的女性,再次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也更高。
(5)患有乳腺良性疾病:患有乳腺导管增生、乳腺纤维腺瘤、硬化性乳腺增生、乳头瘤样增生等乳腺良性疾病,都会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
(6)雌激素: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其中雌酮及雌二醇与乳腺癌的发病有直接关系。月经初潮年龄早(55岁)等,均可增加或延长体内雌激素的暴露,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7)某些物理因素:如儿童时期接受胸部放射线治疗,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会升高。
(8)身高:身材较高的女性和身材矮小的女性相比,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
(9)乳腺密度高:乳房由脂肪组织、纤维组织和乳腺组织组成。高乳腺密度(乳腺组织和纤维组织多而脂肪组织少)的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会高出近2倍。
2、可以通过行为改变的高危因素
(1)饮酒:每天饮酒的酒精量达20~30克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要比不饮酒的女性高出近20%。
(2)未生育:从未生育或30岁以后才首次生育的女性,可增加或延长体内雌激素的暴露,发生乳腺癌风险会更高。
(3)未哺乳:哺乳时间短可增加或延长体内雌激素的暴露,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母乳喂养(尤其是喂养时间达到或超过1年)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4)避孕措施:口服避孕药、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等避孕措施,也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5)停经后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部分女性在绝经后可能采用雌激素治疗,来缓解更年期症状。但这一治疗可增加或延长体内雌激素的暴露,从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6)超重或肥胖、营养过剩、高脂饮食、久坐、不爱运动、精神抑郁、过度紧张等因素,也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
症状总述
早期乳腺癌的症状多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主要症状为乳房肿块、乳房皮肤异常、乳头溢液、乳头或乳晕异常,一般触摸不到转移的淋巴结。
典型症状
1、乳房肿块
是乳腺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常位于乳房的外上区域,多为单侧单发,质地较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不易被推动。乳腺癌大多数为无痛性肿块,少数患者伴有隐痛或刺痛。
2、皮肤改变
乳腺皮肤可出现小凹陷,如同酒窝一样。
3、乳头、乳晕异常
当肿块侵犯乳头或乳晕下区时,可因牵拉乳头,使其凹陷、偏向,甚至完全缩入乳晕后方。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如乳头湿疹样癌),表现为单侧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出现皮肤瘙痒、红斑、渗出、结痂、脱屑,严重时可形成溃疡。
4、乳头溢液
单侧乳房可出现乳头溢液,液体的性质多为血性、浆液性或水样。
并发症
该疾病无明显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