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护理和健康管理能显著提升产妇与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关键措施包括均衡营养摄入、规范产检监测、科学产后恢复、母乳喂养支持、新生儿疾病筛查。
孕期每日需增加300-500大卡热量,重点补充叶酸、铁、钙等营养素。深海鱼类提供DHA促进胎儿脑发育,深色蔬菜含天然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乳制品满足钙质需求。避免高糖高脂饮食,控制妊娠期糖尿病风险。
建立完整的产前检查档案,按时完成NT超声、唐筛、糖耐量等关键项目。妊娠20周后需监测胎动变化,妊娠高血压患者需加强尿蛋白检测。规范产检可降低早产、子痫前期等并发症发生率约40%。
顺产产妇6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剖宫产需2个月恢复期。凯格尔运动改善盆底肌功能,腹式呼吸促进子宫复旧。注意会阴切口护理,出现发热、恶露异常需及时就医。
初乳含免疫球蛋白可增强新生儿抵抗力,建议纯母乳喂养至6月龄。哺乳期每日需增加500大卡热量摄入,补充水分保证乳汁分泌。正确含接姿势可预防乳头皲裂,必要时寻求哺乳顾问指导。
出生后72小时内完成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减等遗传代谢病筛查。按时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满月后开始补充维生素D。注意观察黄疸消退情况,生理性黄疸通常2周内消退。
产妇应保持每日30分钟散步等温和运动,摄入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保证7-8小时睡眠。新生儿护理需注意室温维持在24-26℃,穿着纯棉衣物,定期进行抚触按摩。建立规范的儿童保健档案,按时完成生长发育评估和疫苗接种,出现喂养困难、持续哭闹等异常情况及时儿科就诊。产后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家人应关注产妇情绪变化,预防产后抑郁发生。